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11

地图微博

  类似foursquare或街旁的网络应用模式主要是签到,但签到后的每条信息相对独立,没有互相的联系;LBS味道重,但该类应用发展已遇到瓶颈。
  类似twitter或微博的网络应用主要是发布信息,虽然也可在发布信息的同时标记地理位置,但这些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只能和某条微博联系(查看地理位置必须点击该条微博)。海量信息之间可通过评论、转发、好友发生联系,但无法在真实空间范围上发生联系,缺乏lbs因素。
  设想中的地图微博是一种能够将两种应用结合起来的应用。即在发布的时候,发布者可以同时标记发布信息时的地理位置(可选或自动),这样每条信息就有了自己的地理位置。对于拥有地理位置的微博信息,可直接展示在地图上。
  这样地图微博应用的界面就主要是一张地图,地图上显示了在该可见范围内发布的所有微博信息。新信息发布时,可主动推送到客户端,弹出气泡显示。用户可设置地图上总共可显示的信息条数。当超过该条数后,最旧一条信息消失,最新一条信息气泡弹出。信息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对信息进行过滤。

  • 空间过滤:即地图范围过滤。地图上只显示当前可见地理范围内发布的微博信息,就达到了空间过滤的目的。对于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地图,微博数目过多,可采用聚类的方式显示。
  • 时间过滤:加上时间滑块的工具条,可显示指定时间范围内(且在地图可见范围内)的所有微博信息。拖动时间滑块,可动态显示/隐藏微博信息。如果只想看到自己的微博,则可看到随时间的变化,自己发布微博位置和内容的变化;如果想看其他用户(比如自己关注的人/所有人)的信息,随着时间滑块的拖动,地图上动态显示该时间范围内所有其他人的信息。

  将地图与微博应用结合的好处:

  1. 加入更多真实的地理社交(geosocial?)因素。如果查看所有人的信息,则可实时看到自己周围的陌生人说的话/自己周围正在发生什么信息,比现在微博首页(所谓的timeline)更加真实,更加有用。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和自己周围的人直接发起社交活动。因为通过地图找到自己周围感兴趣的人比从一堆文字信息里找到自己周围感兴趣的人要容易的多;
  2. 非常容易发掘热点事件。某一时间段内,如果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的微博信息突然激增,则很容易判断出该地发生了社会热点事件。比如甬温线动车事件后,发布与该事件有关的信息都可标注地理位置到温州,其他网友也可为了围观目的,手动标记位置到温州(类似现场签到)。这样改地点的信息数目就会激增,可制作出相应的heatmap,来供大家参考;
  3. 地图微博能够将twitter和foursquare之类的两者应用结合起来,使信息交流通过空间性而变得更加真实和有趣。

  通过地图微博,可以把timeline中无序杂乱的信息组织在地图这个有序真实的二维世界中。新浪微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发布信息的同时,搜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没有地理位置,地理社交应用就无法上马。google+在上线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猜测),因为在发布每条信息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提交地理位置(信息发布框旁边有个按钮)。而新浪微博目前电脑端的应用无法提交地理位置,只有手机客户端才可以。
  补充几个应用场景:

  • 我住在东直门,要卖一辆自行车,基于地理位置发布了一条信息;某人也住东直门附近,刚好要买一辆二手车,多边形选择东直门,选择一个月之内,搜索“自行车”,便能直接找到我。发、收、搜索信息均及时免费有效。可远离58同城、赶集网;
  • 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着消费行为/每天foursquare签到300w次/消费完成后有功夫的人才会去大众点评进行点评。相比于这些,年轻人更愿意在买完东西后,就地发一条微博来对商家进行评价,评价信息会自动随着时间和位置进行积累。我在东直门,想要找好吃的东西,多边形选择东直门,搜索“好吃”,即可看到大家对所有商家的真实评价。可远离大众点评网;
  • 我在东直门上班,想找恋爱对象,基于地理位置发布信息,很容易被人找到。而且也可以很轻易找到同在居然大厦上班的单身女青年,如果愿意,也可以找到隔壁中青旅的人。联系起来很方便,探索的过程本身也很有趣。可远离世纪佳缘、百合网;
  • 10年后,你可以来到东直门附近,将时间范围拉回十年前,看看当时人们在这里都在做着什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 应该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应用,颠覆目前的社交模式。

  地理社交,为各式各样的周边信息提供一个平台,让你周围的信息流动起来。